现在越来越多的钢厂和HARDOX500耐磨钢板贸易商,也开始用铁矿石进行贸易融资,具体的模式是,钢厂或贸易商通过海外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通常为3~6个月),在支付15%~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向矿山企业支付货款,矿石则发货至钢厂或贸易商手中,货款则在3~6个月以后偿还即可。在此期间,如果将到手的矿石变现,也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定期限的短期融资。
“融资矿”是通过铁矿石贸易进行融资的代名词。所谓贸易融资,是指融资方通过信用证向销售方采购产品,获得提单后直接卖出获得资金,以弥补自身的现金流不足,或投资其他领域,通过获得更高的收益来弥补融资成本。此前,在铜的进口贸易和钢材进出口贸易中,都出现过贸易融资的情况。
海外融资成本的低廉以及国内融资渠道的受限,也使“融资矿”的比例逐渐增加,据机构调研,目前港口库存中的融资矿和托盘矿的占比在30%~40%,而以前最多10%左右。
“由于海外银行的贷款利息低,"融资矿"的利率只有3%左右,而国内银行融资的利息要在6%以上。”上述HARDOX500耐磨钢板人士介绍,因此,有海外信用额度的钢厂或者贸易商现在都倾向用“融资矿”的模式进行进口铁矿石的贸易,贸易商通过销售到港的铁矿石,获得了三到六个月的低成本短期贷款,而钢厂即使是进口来的铁矿石都自用,也比国内融资来得划算,而且从去年开始,国内银行对钢铁行业的贷款政策和授信额度越来越收紧,很多钢厂和贸易商根本拿不到新增贷款。
这里所说的“托盘矿”,与过去几年爆发的钢贸风险中所说的“托盘”生意类似,即部分资金实力和信用证不足的HARDOX500耐磨钢板钢铁企业,委托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贸易商采购铁矿石,后者允许前者先提货,还款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过要收取一定的代理费。这些海外融资渠道不丰富的钢厂的需求,也加剧了“融资矿”的增多和港口库存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