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Mn13耐磨板拟在此建设总投资为68亿元的港口物流园区
河北钢铁是由原唐钢股份、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公司合并而成,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河北钢铁的资产总额达1436亿元。不过铁矿石价格暴涨,且Mn13耐磨板钢铁价格下跌,导致钢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且利润不断下滑,2011年末的净利润率不足1%。在如此环境下,钢铁企业希望通过降低其他环节成本来增加利润。
建设钢铁物流园,似乎成了钢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方面的重点选择。河北钢铁计划在曹妃甸和黄骅建立港口,以及物流园,甚至生产基地。
钢铁和铁矿石属于大宗商品,临港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目前,我国在建和待建的钢铁物流园已超过百家,钢铁物流园区集钢材仓储、加工配送、钢材交易、钢材集散、电子商务、银行信贷等多功能于一体。
曹妃甸港是河北钢铁旗下冀东钢厂重要的铁矿石进口港和钢材出口港,河北钢铁拟在此建设总投资为68亿元的港口物流园区,包括建设通用散杂货码头、相关杂货泊位和货物堆场等。
除了在曹妃甸港建设码头外,河北钢铁还拟在黄骅港建设大型铁矿石专用码头,服务旗下冀中南的邯钢、石钢等钢厂。
河北钢铁高层在接受采访时称,每年3000多万吨的进口铁矿石和500多万吨的钢材目前需要通过多个省内外港口周转,建成港口后将会解决这一问题。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Mn13耐磨板钢铁业大规模建物流园的真实原因,是出于建仓库堆放钢材的考虑,而非单单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分析师告诉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原来生产合同钢的宝钢集团遇订货方拒不执行合同的状况,其生产的钢材全部堆积在工厂以待推销;而江苏沙钢集团此前也曾对外称,建物流园是出于解决库存问题的考虑。而今,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北钢铁一举建设两个物流园,或许更是出于堆放钢材缓解原有库存不足的考虑。
激进扩容或为扮靓报表
除了建设物流园,河北钢铁还在筹划石钢的搬迁,拟将其搬至河北黄骅市。
石钢建于1957年,是国内最主要的特殊钢专业棒材生产企业。2005年11月,中信泰富收购石钢6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3月22日,中信泰富将所持有的石钢股权全数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公司。
中信泰富悉数转让股权的背后,与石钢的搬迁问题大有关联。
石钢是石家庄市唯一一家钢铁企业。但因为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出于环保考虑,河北方面曾希望将石钢搬离,迁到沿海地区的黄骅市。中信泰富计划将石钢迁至黄骅港钢铁基地,并计划购买6000亩填海而来的土地建设特钢基地。但河北省要求石钢迁移事项以河北钢铁为主体,实际是希望中信泰富将石钢股权转让给河北钢铁。
据公开资料,2009年,石钢全年产钢184万吨,钢材175万吨,销售收入66.8亿元、利税5.6亿元、利润2.2亿元。同时实现汽车(行情 专区)用钢钢材出口14.3万吨、创汇7334万美元。在业界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石钢的业绩算得上“漂亮”,对河北省而言,这样一块肥肉如果不能收回来,无异于便宜了外人。
根据2011年下发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未来三年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而河北配套出台的《贯彻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中,三年内完成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000万吨。
石钢每年产量只有200多万吨。有些高炉只有450立方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钢铁业属中等偏下水平,搬迁就意味着要申请上马新项目,这种规模国家不会批准,如果贸然搬迁,实际上会导致石钢停产。这也是石钢一直久拖不搬的一大原因。
搬迁必须扩大规模,资金来源和新厂建设等等都是复杂又棘手的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黄骅已征地6000亩,并转让给了河北钢铁,河北钢铁方面尚在等国家批复,若搬迁项目一获批,石钢新厂就会立即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