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NM400耐磨板铁矿石价格的三大因数
产能过剩,并不一定引发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从中国钢铁市场本身就可以获得证明。按照一些观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钢铁产能始终处于严重过剩状态。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螺纹钢价格,已经从当时的不足2000元/吨,一直上涨到今年初的4000元/吨左右,其它如线材、薄板、型钢、焊管等品种的现在价格,无一例外地大大高出90年代初期价格水平
一是世界各国资源税提高趋势。各国铁矿石采掘成本中,未来资源税费提高尤其重要。矿山企业, 特别是跨国公司所获取的巨额利润,使得资源国家政府普遍意识到,必须将铁矿石开采利润的很大部分用于本国民生,为此出现了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越南等国普遍提高资源税行为。近些年来,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税提高至30%,越南提高至40%。目前国内资源税改革正在试点,预计今后会普遍实施。国内外资源税的普遍性较多增加,也会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
二是生产成本有增无减。世界铁矿开采历史,实际上是“先易后难”的历史。也就是说,先开采成本低的矿藏,后开采成本高的矿藏。随着大量矿藏的逐步开发,以及需求量的逐步增加,那些埋藏浅、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的矿藏所占比重下降,更多地转向恶劣开采条件下的矿藏。譬如,澳洲、非洲、巴西等地综合成本较低的矿山,已被先期进入的世界矿业巨头瓜分完毕,中国公司后来投资的矿山,其开采与物流成本,远在平均成本线以上。同时,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 环保费用不断攀升,也使得铁矿石开采成本相应提高。受其影响,铁矿石销售价格重新回到以往的历史低位已无可能,即便是新产能大量投产、市场供大于求也将如此。
三是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一方面,美国、日本、欧元区滥印钞票,大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及货币战硝烟弥漫,势必引发相关货币实际购买力(相对于实物商品)竞相贬值,借此获取更多战略利益;另一方面,澳元、雷亚尔等“商品货币”坚挺升值,进而双向推高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至少使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