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OX400耐磨板行业的生态链已经断了
“2012年就这么过去了,钢材市场真是凶险,我是勉强没亏钱。”在上海经营一家钢贸企业的老板老王想想就觉得后怕。周围胆大的做钢贸生意的朋友亏得一塌糊涂的大有人在,但老王元旦还能到东南亚国家去度个温暖的假期。
“说起‘冬储’,心情挺复杂。我是不做‘冬储’的。”老王沉思了十几秒钟,感觉不知从何说起。老王的钢贸公司在上海宝山区已经营了近20年,其间辗转搬了不知多少个办公室。这家公司连老板带出纳仅三、五个人,每年有2多万吨的成交量。上海的钢贸企业多达上万家,像老王这样的钢贸小老板是行业中的大多数。
每年冬天,钢贸行业都无法回避“冬储”话题。在2011年之前,囤货还是不囤根本不是问题。年前囤货,到年后春需启动后赚一把,这种做法多年来屡试不爽。但从2011年冬天开始,是否“冬储”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囤货必赚的趋势发生变化,2012年需求不确定,钢价低迷,资金成本高企……这一系列因素使“冬储”不再是“必选动作”。
“去年很多‘冬储’的钢贸商都亏钱了。”老王回忆说,“如果在去年12月前谈‘冬储’,几乎没人说会囤货。”不过,市场风云变幻。12月中旬,市场预期一夜扭转,这也成了钢贸商囤货决策的分水岭。